奧運金牌是世界運動員追求的目標,
金牌 = 世界第一, 傲視群英.
事實上, 金牌不是100%的黃金打造,
據本篇報導, 金牌 = 1.34%黃金 + 92.5%銀 + 6.16%銅,
不管這些獎牌由哪種金屬打造, 精神上的意義都遠大過於它實際的價值.
奧運選手退役之路
報導的主題 - 運動員的人生 : 從奧運到馬戲團
奧運參賽者都是各國的精英, 不論得獎與否, 最終都要回歸生活.
大意: Terry Bartlett是英國的體操員,曾參賽3屆奧運體操,
在第3屆後, 他不確定未來的目標,
在美國賭城渡假時, 偶爾發現太陽馬戲團 (Cirque du Soleil)在招人,
沒看過這個馬戲團的表演, 他還是去面試.
4小時的面試 =體操 (個人專業 ) + 表演的潛能 (例如:模仿猴子的微笑),
幾個月後,Terry 被馬戲團簽約, 在賭城 (Las Vegas)表演,
太陽馬戲團 (Cirque du Soleil)的總公司位於加拿大的蒙特婁(Montreal),
它的表演方式不是一般性, 而是傳統雜技融合戲劇,
也創造了年約10億美金的收入.
從創立以來,約有50位奧運選手參與太陽馬戲團的表演 ,
包含2008的體操銀牌得主 - Raj Bhavsar.
在劇碼"O"的表演就有9位奧運選手.
為何太陽馬戲團的工作吸引奧運選手?
一般而言,運動精英(包含奧運得獎者)在退役後的工作選項很少,
從運動員的生活轉化平常生活都會適應不良,
太陽馬戲團讓他們發揮專業也變成職業.
對於馬戲團而言, 他們是受益一方,
因為一位奧運選手至少要12年的訓練,
馬戲團不用特別訓練他們就有優良的表演者.
根據才藝的不同, 他們年薪約5萬到10萬美金.
當然有的成為幕後工作者, 如選秀的主管.
不過也有例外的,
像游泳名將Michael Phelps不是他們的目標,
他們要表演者不是目光焦點的明星,
而且Michael Phelps, 已有眾多工作的邀約.
看完報導後,真覺得人生要面對的問題都類似,
比如高學歷的畢業後, 就業的市場的挑戰,
不論是頂著那個高學府的光環,
都還是要找到工作為先.
所以真的要為奧運選手鼓掌,
因為奧運結束後, 他們也要面對真實生活.